在白朗县第一个“万元村”吃上高原车厘子!济南援藏这样践行“一茬接着一茬干”
在白朗县第一个“万元村”吃上高原车厘子!济南援藏这样践行“一茬接着一茬干”
在白朗县第一个“万元村”吃上高原车厘子!济南援藏这样践行“一茬接着一茬干”齐鲁网·闪电新闻6月16日讯 6月13日,“山海情·雪域援梦”——山东媒体采访团来到日喀则市(rìkāzéshì)白朗县(báilǎngxiàn)进行采访。在白朗县蔬菜公司,有一条特殊(tèshū)的走廊,这里不仅连通着30余座果蔬种植实验大棚,还用十块展板介绍了白朗蔬菜产业发展历程,并且特别列出了济南先后(xiānhòu)十批援藏(yuánzàng)干(gàn)部名单。也正是在这里,记者读懂了济南援藏工作如何践行“一茬接着一茬干”。
在白朗县彭仓村,济南上世纪(shìjì)90年代援建的(de)第一批蔬菜大棚仍屹立于此(cǐ),这里是济南援藏于1998年开创性打造的第一个蔬菜产业村,可谓是白朗蔬菜产业的星火燎原之地。
在济南援藏大力推动下,彭仓村依靠发展果蔬产业,开启了(le)由穷变富的小康之路(lù),2011年成为白朗县第一个人均收入“万元村”。
2021-2022年,济南援藏投资2280万元实施(shíshī)了(le)彭仓村乡村振兴示范村项目,改造提升老旧大棚(dàpéng)27座,新建冷链仓库和加工车间。
2023年(nián),济南援藏投资296万元新建4座高标准、现代化大棚,每座大棚占地1.05亩(mǔ),配备了智能灌溉系统等,并定制果蔬包装盒提升农产品附加值(fùjiāzhí)。
2024年,两座新建大棚试验种植了高原(gāoyuán)车厘子、葡萄等新品种,高原车厘子今年结果,每斤售价高达120元(yuán)。
截至2024年,彭仓村全村已建温室大棚170座,果蔬年产540吨,人均可支配(zhīpèi)收入达(dá)3.97万元,远高于全县平均水平。
彭仓村村民、蔬菜科技特派员普琼告诉记者:“我家现在有5座温室(wēnshì)大棚,种了小西红柿、南瓜(nánguā)、黄瓜、青椒、西瓜,每个棚一年纯收入2万多元(wànduōyuán)。这些都要感谢济南援藏的大力支持!”
济南市第十(dìshí)批援藏干部、白朗县住房(zhùfáng)和城乡建设局党组成员、副局长亓会杰介绍称,工作组将2024-2025年的580万元产业援藏资金持续投入果蔬产业,在巴扎乡恰仓村新建(xīnjiàn)21座温室大棚、强堆乡当嘎村新建13座温室大棚及相关配套(pèitào)设施。项目(xiàngmù)实施进一步扩大规模、提质增效,改善当地农业生产条件,提高果蔬的产量和质量,增加群众收入,把援藏项目建成(jiànchéng)民生工程、民心工程、民族团结(mínzútuánjié)工程。
30年来,济南援藏前赴后继,着力抓好白朗蔬菜产业(chǎnyè)调整。
济南(jǐnán)第十批援藏工作组依托白朗县蔬菜公司,投资3550万元打造集育苗、技术(jìshù)示范、采摘、科普教育和新型种植技术应用推广于一体的多功能产业标准化园区(yuánqū)和“统购统销”的龙头企业。
白朗县蔬菜公司总共有154座温室,主要负责新品种的引进和试种(shìzhòng),试种成功的品种推广给农户并对他们(men)(men)进行集中培训,农户们学到技术以后再回去种植,收获后公司还会进行统一收购。这家公司的技术指导达娃告诉记者:“以前我们只有老三样:土豆、萝卜和白菜。现在我们这里家家户户(jiājiāhùhù)都(dōu)会种菜,有菜吃、还有水果吃,很感谢济南援藏的老师(lǎoshī)们!”
援藏工作组帮助白朗(báilǎng)县建设蔬菜生产体系、产业体系和经营(jīngyíng)体系,注册“白朗蔬菜”集体商标和5个单品地标。与山东省农科院合作,在白朗县成立“鲁藏高原(gāoyuán)种子研究院”,计划2025年引进优良蔬菜种植新品种10个,自主培育推广2-3个蔬菜品种。同时投入援藏资金1476万元,对全县老旧大棚(dàpéng)进行维修改造,切实为种植户解决实际问题(wèntí),在提高农民种植效益的同时,进一步增强了设施农业的发展后劲(hòujìn),助推了农业增产、农民增收(zēngshōu)。
截至目前,白朗县果蔬种植面积(miànjī)达2.08万亩(wànmǔ),产值达3.5亿元,蔬菜种植收入占全县农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(de)16.7%,种植蔬菜带来的增收让高原人民群众的腰包(yāobāo)鼓了起来,进一步擦亮“西藏蔬菜看白朗”这张名片。
济南市第十(dìshí)批援藏干部人才副领队,白朗县委常委、副县长李东说,从90年(nián)代的传统蔬菜大棚,到现在改扩建的全新大棚,在这里都能看到。蔬菜大棚的演变(yǎnbiàn),记录着(zhe)“白朗蔬菜”品牌的发展,也记录着济南援藏坚守30年的风雨历程。
白朗县蔬菜公司的大棚长廊,还有更(gèng)多背景墙虚位以待,这里将见证并(bìng)记录未来一批又一批济南援藏干部的扎实工作,见证济南援藏工作“一张蓝图绘到底,一茬接着一茬干”的决心和毅力(yìlì),见证济南援藏干部“愿把他(tā)乡作故乡”的真挚情怀。
闪电新闻记者 王全(wángquán) 报道
齐鲁网·闪电新闻6月16日讯 6月13日,“山海情·雪域援梦”——山东媒体采访团来到日喀则市(rìkāzéshì)白朗县(báilǎngxiàn)进行采访。在白朗县蔬菜公司,有一条特殊(tèshū)的走廊,这里不仅连通着30余座果蔬种植实验大棚,还用十块展板介绍了白朗蔬菜产业发展历程,并且特别列出了济南先后(xiānhòu)十批援藏(yuánzàng)干(gàn)部名单。也正是在这里,记者读懂了济南援藏工作如何践行“一茬接着一茬干”。
在白朗县彭仓村,济南上世纪(shìjì)90年代援建的(de)第一批蔬菜大棚仍屹立于此(cǐ),这里是济南援藏于1998年开创性打造的第一个蔬菜产业村,可谓是白朗蔬菜产业的星火燎原之地。
在济南援藏大力推动下,彭仓村依靠发展果蔬产业,开启了(le)由穷变富的小康之路(lù),2011年成为白朗县第一个人均收入“万元村”。
2021-2022年,济南援藏投资2280万元实施(shíshī)了(le)彭仓村乡村振兴示范村项目,改造提升老旧大棚(dàpéng)27座,新建冷链仓库和加工车间。
2023年(nián),济南援藏投资296万元新建4座高标准、现代化大棚,每座大棚占地1.05亩(mǔ),配备了智能灌溉系统等,并定制果蔬包装盒提升农产品附加值(fùjiāzhí)。
2024年,两座新建大棚试验种植了高原(gāoyuán)车厘子、葡萄等新品种,高原车厘子今年结果,每斤售价高达120元(yuán)。
截至2024年,彭仓村全村已建温室大棚170座,果蔬年产540吨,人均可支配(zhīpèi)收入达(dá)3.97万元,远高于全县平均水平。
彭仓村村民、蔬菜科技特派员普琼告诉记者:“我家现在有5座温室(wēnshì)大棚,种了小西红柿、南瓜(nánguā)、黄瓜、青椒、西瓜,每个棚一年纯收入2万多元(wànduōyuán)。这些都要感谢济南援藏的大力支持!”
济南市第十(dìshí)批援藏干部、白朗县住房(zhùfáng)和城乡建设局党组成员、副局长亓会杰介绍称,工作组将2024-2025年的580万元产业援藏资金持续投入果蔬产业,在巴扎乡恰仓村新建(xīnjiàn)21座温室大棚、强堆乡当嘎村新建13座温室大棚及相关配套(pèitào)设施。项目(xiàngmù)实施进一步扩大规模、提质增效,改善当地农业生产条件,提高果蔬的产量和质量,增加群众收入,把援藏项目建成(jiànchéng)民生工程、民心工程、民族团结(mínzútuánjié)工程。
30年来,济南援藏前赴后继,着力抓好白朗蔬菜产业(chǎnyè)调整。
济南(jǐnán)第十批援藏工作组依托白朗县蔬菜公司,投资3550万元打造集育苗、技术(jìshù)示范、采摘、科普教育和新型种植技术应用推广于一体的多功能产业标准化园区(yuánqū)和“统购统销”的龙头企业。
白朗县蔬菜公司总共有154座温室,主要负责新品种的引进和试种(shìzhòng),试种成功的品种推广给农户并对他们(men)(men)进行集中培训,农户们学到技术以后再回去种植,收获后公司还会进行统一收购。这家公司的技术指导达娃告诉记者:“以前我们只有老三样:土豆、萝卜和白菜。现在我们这里家家户户(jiājiāhùhù)都(dōu)会种菜,有菜吃、还有水果吃,很感谢济南援藏的老师(lǎoshī)们!”
援藏工作组帮助白朗(báilǎng)县建设蔬菜生产体系、产业体系和经营(jīngyíng)体系,注册“白朗蔬菜”集体商标和5个单品地标。与山东省农科院合作,在白朗县成立“鲁藏高原(gāoyuán)种子研究院”,计划2025年引进优良蔬菜种植新品种10个,自主培育推广2-3个蔬菜品种。同时投入援藏资金1476万元,对全县老旧大棚(dàpéng)进行维修改造,切实为种植户解决实际问题(wèntí),在提高农民种植效益的同时,进一步增强了设施农业的发展后劲(hòujìn),助推了农业增产、农民增收(zēngshōu)。
截至目前,白朗县果蔬种植面积(miànjī)达2.08万亩(wànmǔ),产值达3.5亿元,蔬菜种植收入占全县农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(de)16.7%,种植蔬菜带来的增收让高原人民群众的腰包(yāobāo)鼓了起来,进一步擦亮“西藏蔬菜看白朗”这张名片。
济南市第十(dìshí)批援藏干部人才副领队,白朗县委常委、副县长李东说,从90年(nián)代的传统蔬菜大棚,到现在改扩建的全新大棚,在这里都能看到。蔬菜大棚的演变(yǎnbiàn),记录着(zhe)“白朗蔬菜”品牌的发展,也记录着济南援藏坚守30年的风雨历程。
白朗县蔬菜公司的大棚长廊,还有更(gèng)多背景墙虚位以待,这里将见证并(bìng)记录未来一批又一批济南援藏干部的扎实工作,见证济南援藏工作“一张蓝图绘到底,一茬接着一茬干”的决心和毅力(yìlì),见证济南援藏干部“愿把他(tā)乡作故乡”的真挚情怀。
闪电新闻记者 王全(wángquán) 报道











相关推荐
评论列表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
你 发表评论:
欢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