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资讯 正文

新疆这个边境派出所上了国新办中外记者见面会

体育正文 20 0

新疆这个边境派出所上了国新办中外记者见面会

新疆这个边境派出所上了国新办中外记者见面会

提起新疆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喀什边境管理支队排依克(páiyīkè)边境派出所,很多去过瓦罕走廊的游客并(bìng)不陌生,有的还参观过该所用(suǒyòng)老营房改造成的红色教育基地。6月11日,这个派出所的故事上了国务院新闻办公室(guówùyuànxīnwénbàngōngshì)中外记者见面会。

6月11日,彭明有回应记者提问时的(de)直播截图。

当日下午,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“新征程上的奋斗者”中外记者见面(jiànmiàn)会,邀请移民管理领域五位代表围绕“守护国门边境服务开放发展”与(yǔ)中外记者见面交流,排依克边境派出所所长(suǒzhǎng)彭明有就是其中一位(yīwèi)。

排依克边境派出所有何特殊之处?为何要将老营房打造成红色教育基地?这一(zhèyī)举措产生了怎样的(de)积极影响?在此次见面会上,有记者问出众多游客的心声(xīnshēng),彭明有的回应解开了大家的疑惑。

彭明有(yǒu)从警戍边23年来,常年坚守在平均海拔3500米以上的(de)帕米尔高原,亲历过战斗,有着(yǒuzhe)丰富的边境工作经验(jīngyàn),也善于联系群众。2018年,彭明有调到排依克边境派出所任所长,此后他走访当地牧民和退休民警,实地踏查辖区的沟沟坎坎,成了名副其实的“活地图”。有当地老人说,彭明有知道的事儿,可能比县志都(dōu)多。

4月9日,阳光照在排依克边境派出所门前的(de)高山上。石榴云/新疆(xīnjiāng)日报记者王娜摄

排依克边境派出所坐落在(zài)帕米尔高原,扼守中国与阿富汗唯一通道瓦罕走廊的(de)(de)咽喉部位,辖区平均海拔4300米,空气含氧量不足平原的一半,密布着暗河冰沟、雪山达坂,有多个通外山口(shānkǒu)。该所民警的日常工作,便是在这样的艰苦环境下,守护好辖区牧民及其牛羊,确保边境安全稳定,确保牧民群众(qúnzhòng)安居乐业。如今,派出所辖区已连续(liánxù)12年实现涉边(shèbiān)事件“零发生”,去年以来,民警们共实施救助近80起,将遇险牧民群众和游客全部安全带回,用“辛苦指数(zhǐshù)”换来人民群众的“安全指数”。

彭明有介绍,75年来(niánlái),排依克边境派出所涌现出很多感人的(de)戍边故事:影片《冰山上的来客》主人公阿米尔原型人物的家族世代忠诚守边;班长杨明背着昏迷的同事历时8小时(xiǎoshí)返回营地,自己被(bèi)冻掉了3根手指;军医周宇峰给(gěi)突发疾病的战友送特效药,徒步翻越冰达坂,双腿严重冻伤留下终身残疾……

为了让派出所(pàichūsuǒ)每一名民警铭记奋斗历程,将一代代排依克人卫国(wèiguó)戍边的红色基因薪火相传,排依克边境派出所把第三代营房打造成警史馆,集中(jízhōng)展示(zhǎnshì)曾经使用的装备、车辆、复原的宿舍、老照片等珍贵历史文物。

近年来,伴随新疆边境游越来越热,众多海内外游客慕名到瓦罕走廊一睹风采。为助力驻地(zhùdì)旅游发展(fāzhǎn),让更多人领略边疆魅力,排依克边境派出所将警史馆打(dǎ)造成红色教育基地免费向游客开放,由民警们利用空闲时间担任(dānrèn)义务讲解员。

今年4月,排依克(páiyīkè)边境派出所民警踏雪巡边。李展朋摄

由警史馆打造(dǎzào)的红色(hóngsè)教育基地(jīdì),成为(chéngwéi)游客了解瓦罕走廊、边疆风貌的窗口,更成为大家了解戍边守边故事、激发爱国热情的平台,2年来共吸引了6万余名游客,很多人参观时会拍摄短视频分享到社交平台。就这样,警史馆成了瓦罕走廊上的网红打卡点。

彭明有介绍,警史馆的留言板上,8000余张便签记录(jìlù)着游客对边疆的热爱,留言最多的是“祖国万岁”。让(ràng)他印象最深的一张便签上写着:“选择这片高原,既需要(xūyào)(xūyào)理想,也需要勇气,天下有那么多好的地方,而一颗颗年轻的心却偏偏选择了边关。”

彭明(péngmíng)有感叹,这些真挚的话语就像一封封(yīfēngfēng)饱含深情的情书,承载游客爱国情怀的同时,也激励着每一名戍边(shùbiān)民警,让大家戍守边疆的信念更加坚定。

新疆这个边境派出所上了国新办中外记者见面会

欢迎 发表评论:

评论列表

暂时没有评论
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